主办单位:中共定西市委 定西市人民政府
承办单位:中共定西市委办公室 定西市政府办公室 运行维护:定西市网络管理中心
投稿邮箱:dxsmhw@163.com 地址:定西市安定区安定路1号
陇西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定西市中部,渭河上游,东接通渭县,南连武山、漳县,西邻渭源县,北靠安定区,东西宽52 公里,南北长46 公里,总面积2408平方公里。辖9镇8 乡,215 个行政村,11个社区,1287个村民小组,总人口50.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2.4万人,居住着汉、回等12 个民族。
一、历史沿革
陇西县因在陇山以西而得名,自古为“四塞之国”,兵家必争之地。远在史前时期,先民们就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留下了仰韶、齐家等文化遗址。秦昭王三十五年(公元前272 年) 始设陇西郡,汉初设襄武县,始有建置。隋改陇西县,县名沿用至今。从此,陇西便成为历代郡、州、府所在西陲要镇。元代设巩昌都总帅府,辖5 府21 州(今兰州市以东和四川、陕西省的部分地区) 。陕甘分省后,甘肃巡抚也曾驻节,成为甘肃最早的省会和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1949 年8 月,陇西解放,中共陇西县委、陇西县人民政府成立。陇西以古老的文化和悠久的历史彪炳华夏文明史册。悠久的历史孕育出了许多灿烂的文化,源远流长的李氏文化是与敦煌文化、天水伏羲文化、拉卜楞寺藏传佛教文化齐名的甘肃四大文化之一,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境内有“陇西堂”、“李家龙宫”、“李贺墓”等多处李氏文化遗址遗迹。近年来,陇西县委、县政府积极抢抓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加快扶贫攻坚等各项政策叠加的有利机遇,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的各项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建设和谐文明特色经济强县,全力打造中国药都、陇中现代物流中心、世界李氏文化中心的目标定位和 “夯实城乡基础、提升特色产业、做大优势工业、发展现代物流、开发文化旅游”的工作思路,狠抓各项重点任务落实,为加快全县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和建成小康社会进程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自然概况
全县地形西北高,东南低,海拔1612—2778 米,构成南山、城川、北山三块条状狭长地带,北山为黄土梁峁沟壑区,城川为渭河河谷平原,南山为中低丘陵。全县为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多属温和半干旱区,年平均气温7.7 ℃,日照时数2292 小时,降雨量445.8毫米,无霜期146天,适宜粮食作物冬小麦、春小麦、夏杂粮、玉米、马铃薯、秋杂粮和经济作物油料、中药材、蔬菜、食用菌、瓜类、大葱等多种作物生长。
三、经济社会发展概况
(一)经济建设。2012年,全县实现国内生产总值47.86亿元,第一产业增加值10.6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7.8亿元(其中工业14.33亿元、建筑业3.47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9.46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09亿元,财政收入5.01亿元,固定资产投资84.06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61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924元,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78.53亿元和59.62亿元。
农业 全县耕地面积165.7万亩(其中,水浇地16.5万亩、川旱地41万亩、坡耕地26万亩、梯田82.2万亩),农业人口人均占有耕地3.9亩。全县共播种农作物172.12万亩,其中粮食作物128.4万亩,经济作物43.72万亩,夏秋比和粮经比为14.6:85.4和75.5:24.5。中药材、马铃薯、菌菜、畜草是农村的主导产业。一是中药材产业。全县已普查到的中药材品种310种,大宗种植品种36种,年种植中药材30万亩,年产量达6万吨,产值达10.76亿元;有较大规模的中药材加工企业51家,22家通过GMP认证,年加工转化各类中药材9.25万吨,实现产值9.9亿元;有中药材销售经营企业1000多家,其中37家通过GSP认证,10家获得自营进出口经营权证,本地营销人员3万多人,常驻外地客商2000多人;有千吨以上仓储企业23家,仓储品种320多个,静态仓储能力50万吨,年仓储周转量100万吨。二是马铃薯产业。全县马铃薯年种植面积稳定在47万亩左右,年产量达到58.6万吨。马铃薯年外销量达到15万吨,实现销售收入1亿元。清吉公司5万吨粉皮生产线2011年全面建成投产,3亿桶无矾粉丝生产线即将启动建设,马铃薯加工转化能力进一步提升。三是菌菜产业。全县菌菜种植面积达到9万亩(其中日光节能温室2214座3438亩,塑料大棚9160亩,地膜蔬菜3.8万亩,露天蔬菜1.9万亩),年产量达到23.18万吨,总产值2.7亿元。四是畜草产业。陇西是“中国腊肉之乡”,畜产品加工具有悠久的历史,年加工各类肉制品0.8万吨,金钱肉、口条、火腿被誉为“陇原三绝”,“足赤” 、“陇原情”牌肉制品为地方名优产品,驰名陇上。全县建成规模养殖厂(公司)314家,规模养殖户8500户,规模养殖量达到35万头只;畜禽存栏数达到129.29万头(只),出栏数达到101万头(只);全县牧业产值4.36亿元。同时,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组织,2012年底,全县共有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303个(其中种植业191个、养殖业78个、服务业29个、其他5个)。
工业 现有工业企业253户,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9户,省、市驻陇企业6 户,初步形成了以铝冶炼及加工、现代制药、机械制造、化工建材、食品加工、新型包装为主的六大新型工业体系,拥有3800多种工业产品。中铝西北铝加工分公司为国内综合性大型铝加工企业,西北最大的铝加工基地,甘肃省百强工业企业之一,其电解铝液电磁铸轧生产毛化板箔材技术和超高强、高精度铝合金管、棒材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国防科技、交通运输、机械电子、包装建筑等行业。东兴铝业陇西分公司是国有中型一档企业,在整个西北地区的铝冶炼行业中占据重要地位,2012年与酒钢集团实施了战略重组,公司综合竞争实力得到进一步增强,产能达到40万吨。甘肃顺泰铝业公司是承接产业转移重点招商引资企业,已建成投产,产能达到10万吨。总投资5亿元的甘肃中盛铝业有限公司年产25万吨铝合金建筑型材深加工项目已完成一期工程建设并试生产,全面建成后,全县铝冶炼及加工能力将达到85万吨以上。甘肃宏腾油气装备制造公司是甘肃华腾石油机械制造公司和四川宏华石油设备有限公司重组后新成立的战略联盟公司,“十二五”末产值将达到10 亿元。恒利塑料制品公司是西北地区唯一一家大容量无菌包装袋生产企业,现已形成了以大容量无菌包装袋为主导、各类彩印包装袋为补充的产品格局。2012年,完成工业总产值65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4.46亿元。
商贸流通 县内有农村集贸市场和综合市场39个,专业市场23个,形成了以专业市场为龙头、农村集贸市场为骨架、个体贩运大户为支撑的市场网络体系。全县有中药材专业网站13个,中药材专业协会和货运信息中介组织58个,发展运输专线30多条,运销网络遍及全国各地,成为全国最大的中药材仓储物流基地,交易量达20万吨,占全国市场份额的20%以上,柴胡、大黄等中药材品种集散量占到了全国市场的一半左右。在不断规范文峰、首阳现有的两大中药材专业市场的基础上,在首阳镇规划建设总投资2.4亿元、占地180亩的地产药材交易及粗加工园,已完成投资2.1亿元。在文峰物流园建设了总投资2亿元、占地188亩、建筑面积9万多平方米的中国•文峰药材交易城,登记入驻企业580家,个体户110户,2012年实现销售收入85亿元,上缴税金6400万元。2009年,依托中天物流公司投资1.5亿元,建成占地面积340亩的中药材物流园,配套建设规范化仓储库12栋3万平方米。2011年,又成功引进康美药业启动了占地1000亩、总投资10.75亿元的现代仓储物流及交易中心建设项目,建成后全县中药材仓储能力将达到80万吨,较现有能力翻两番多。宇臻物流集团和省物资贸易储备总公司经营良好,货物吞吐量达到155万吨,实现交易额13亿元,上缴税金836万元。
民营经济 把加快民营经济发展作为繁荣城乡经济、增加财政收入、扩大社会就业、优化经济结构、实现富民强县的重要举措,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市鼓励和扶持民营经济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进一步完善扶持中小企业发展措施和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意见,切实把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落实到位,确保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和快速成长,努力提高民营经济对全县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先后分别被省、市授予“全省、全市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先进县”。2012年底,全县有个体工商户11427户,民营企业1277家。
(二)基础建设
生态 全县累计造林58万亩(其中,退耕还林15万亩,荒山造林43万亩),封禁治理187.6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12.8%;建成淤地骨干坝20座,中型坝23座,